投资郑醇的技巧:4家银行遭3亿重罚,买银行理财你注意到这个了吗?
编辑丨前海创汇
银行作为和储户资金息息相关的金融机构,这些年却不断因为各种问题被点名和罚款,不得不让人们提高警惕。
近期市84840894场上的炸裂消息,一个接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但不少人都忽略了一个重磅新闻:银保监会依法查处4家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合计罚没2.98亿!
这里的4家金融机构分别是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处罚原因主要是在同业、理财、委托贷款业务中出现一些违规违法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罚单的具体细分内容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处罚案例首次出现:“结构性存款产品衍生品交易无真实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
这一项处罚的理由,格外引人瞩目。
变了味的“结构性存款”
罚单中提到的“结构性存款”,是什么?
最简单的理解:结构性存款=基础存款+金融衍生品。
即在存款的基础上再投资点金融衍生品的产品,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比如某银行募集了1亿资金,其中9500万就当做基础存款,另外的500万挂钩金融衍生品标的进行投资,投资标的可以是利率、汇率、黄金等等。伴随市场的价格波动,这500万可能被亏光,也可能产生浮动收益。
所以这种产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本来简单确定的存款收益变成了不确定的投资收益。
2018年以来,协议存款的利率不断降低,对比保险、货基等吸引力越来越低,存款向金融投资品“搬家”;同时,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保本理财基本宣判死刑,银行存在客户流失的压力,于是便加大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力度。
结构性存款因此迎来爆发式发展,但“假结构性”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假的比真的更吃香。因为真结构性存款经常导致客户亏损,亏损幅度一般5怎么抄pta%-20%都有,有客户经常因此而闹事、投诉。反而假结构性存款风平浪静,因为不发生亏损,变相突破央行的存款利率管制,成了银行非常好用的揽储工具,很多机构在监管眼皮底下“顶风作案”。
如何定义“假结构性”?借用此前北京银保监局的认定标准来看:
部分银行为结构性存款设定远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构建狭窄的收益波动区间或将挂钩的衍56454560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使结构性存款从名义上的浮动收益产品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个别银行结构性存款中未实际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或所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无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涉嫌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上述三条只要满足一个就足以认定是假结构性存款。
此前10多年,虽然也有结构性存款的处罚,但是都是针对资金来源问题的处罚,这次则是监管15年来首次对假结构性存款进行处罚。
银行并非公益机构
从本质上看,假结构性存款就是银行之间存款竞争内卷的产物,它带来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一方面,假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较快,导致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最后倒霉的还得是实体经济,间接提升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利用从银行获取的低息贷款去购买结构性存款,造成资金空转套利。
所以监管三番五次地叫停假结构性存款,对“顶风作案”的机构予以重罚。
此外,结构性存款在销售端的监管细节上也是有所缺失的。一般结构性存款都有最低收益和最高收益,但银行销售人员只将最高收益作为卖点,对于能不能实现闭口不提,更不会提示风险。
其实很多时候,产品如果被吹的天花乱坠,又捋不明白赚钱逻辑的产品,一定要警惕:不是陷阱,那必是噱头。
这就好比假设你有100元,每年会收到2元利息,留下一半存起来,另一半买张最高奖金500万的彩票,这个投资的收益区间就变成了1%-50000%。
至于触发500万收益的几率有多高,就看你人品会不会大爆发了。很多高收益结构性存款玩的就是这个路数,只不过挂上了银行的金子大招牌,就备受欢迎了。
只相信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是很多人怎么都拧不过来的执念和误区,因为银行保管着我们的资金,是储户们接触最多的金融机构。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敢于铤而走险,做出一些损害储户利益的事情。这两年有关银行罚款的新闻不在少数,从未停歇。
其实不仅仅是结构性存款,从此次银保监会的罚单中就看得出来:银行的理财业务、内控问题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旧还是“重灾区”。
无论89708989怎么说,银行本身是一家金融机构,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并不是做公益的。银行理财≠无风险,盲目认为只要是在银行买的理财就是保本的,这个认知需要改了。
打破幻想,多元配置
当然,我们并不是想说银行的产品怎么怎么不好,但是凉了一个结构性存款,未来依然还会出现很多很多这种鸡肋投资品。对于投资者,有几点启示值得思考:
1)强化“风险—收益”的投资意识。投资有风险,收益与风险互为相关,天底下鲜有稳赚不赔的“买卖”。投资者有必要全面了解投资产品的原理,充分阅读产品说明书的各类信息,尤其是风险揭示的内容。
3)关注投资产品本身。要摒弃对大机构权威的“迷信”与“滤镜”,独立主动理解产品投资原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懂得辨别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做到“心中有数”,而非“云里雾里”。
3)建立更加丰富的“资产配置”体系。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与金融市场的日渐丰富,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渠道,各类专业的财富管理咨询机构也能够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更加匹配的金融投资产品。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一定是个人及家庭财富管理的重要手段。
如果你想从最基础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思维开始,那么可以套用国际经典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如下图所示,把财产分为4大部分: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
要花的钱:这部分钱流动性要高,可以首选银行活期理财(非活期存款及灵活性货币基金;
保命的钱:这部分钱主要配置各类商业保险产品,保险产品在资产配置组合中绝对是难以替代的一类。一般来讲,为个人及家庭配置必备的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就已经足够,至于保额及保障权益方面,投资者则需要结合自身资产实力进行决定;
生钱的钱:在居民资产往权益市场大搬家的趋势下,权益类资产绝对是博取投资组合高收益的真正武器,包括证券投资(二级市场)、股权投资(一级市场)等往往都能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面对该类型的产品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依托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寻求具有明确投资收益来源及全面风789控的定制产品;
保本升值的钱:这是投资组合中的安全垫资产,主要包括信托、债券类产品等,收益率相对稳定,安全性高。它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帮你熨平权益类投资的波动,这样你才能稳稳地持有下去,否则一个黑天鹅或是股市大跌你就本息全无了。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投资领域,与其当个“懒人”,不妨做个“有心人”,强化自身的金融知识,懂得辨认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合理地做好资产配置,你的财富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刻。